形态或技术的抄袭,在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或许已经不再是一个艺术、审美或思想问题,顶多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谈到艺术和原创,“临摹”“挪用”与“山寨”,到底哪个距离抄袭最近,又是哪个最值得同情呢?
朱洁树 · 02/28 12:45
人们前往重庆感受“热情豪爽”,奔赴成都享受闲适生活,拜访西安体验古城情怀——网红城市们也顺应了城市形象学的逻辑,将自己打造为用形容词定义的主题公园,使得游客们在观光时能够获得事先期待的旅游体验。
吴梦WM · 02/23 13:00
罗杰·麦纳密是脸书的早期投资人之一,他在新书《“扎”心了》中详细阐述了为何我们需要警惕诸如脸书、谷歌这类科技巨头的商业模式。
Alex Hern · 02/21 09:00
只要中国还在这个攀登“全球鄙视链顶峰”的过程中,经济民族主义就将一直存在;中国消费者,也将一直对“国货”抱有难以言说的矛盾情绪。
林子人 · 02/19 12:45
《真相批发商》一书的讽刺之处在于,书中批评的就是媒体不按章法行事、但出版商本身也没有对其做好事实查验工作的问题。
Nicky Woolf · 02/17 11:00
关于民粹主义的定义的讨论不仅仅是学术争论,它也关系着我们对民主的期待。民粹主义是民主所固有的,在西方民主国家更是如此。在后者的美好承诺和其无法完全实现的落差缝隙里,民粹主义找到了存活的土壤。因此,民粹主义的真正问题在于,我们想要什么样的民主?
Peter C Baker · 02/16 11: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