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俄乌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 财富书单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俄乌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 财富书单㉕

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士兵在基辅守卫。来源:人民视觉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赵宇、肖佳文、陈燃萍、齐鲁骏、范雅琴

俄乌冲突仍在继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会如何反应备受瞩目。从公开信息看,由于俄罗斯的特殊身份(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核大国),刚从阿富汗撤军的美国不会派兵前往乌克兰,这确实也不符合拜登政府的战略重心(亚太)。如何理解这场冲突,它未来向哪个方向演绎,对21世纪国际秩序有着重要含义。本次书单以“俄乌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为主题。

 

书名:《无霸主的世界经济》

作者:彼得·特明,戴维·瓦因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陈达飞 东方证券博士后工作站主管、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

推荐语:提及全球未来,两大主题是全球化的失衡与重构,以及中美的脱钩与中国的突围,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内容,因为全球体系主要体现的是大国意志,重构也主要体现的是大国利益的再分配。

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综合视角来说,后危机时期与“大萧条”有一定的相似性。经济方面是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这个概念由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被用来描述大萧条时期的经济低迷状况。萨默斯(Summers,2013)借用其来描述2008年之后的全球经济状况,并且,人口因素也是导致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方面,是旧秩序的终结和逆全球化的开始。上一次全球化的转折点是1913年,大萧条期间陷入低谷,直到二战结束后新秩序才得以建立起来,这一次的转折点是2008年,目前仍处在重构之中。国际政治格局方面,是霸权解体危机,世界将临“金德尔博格陷阱”。或者说,经济停滞和逆全球化,以及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冲突,如战争和贸易战等,都是霸权解体危机的表现。

在解释大萧条形成的原因时,著名金融史学家金德尔博格认为,根源在于英国没有能力,美国又不愿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稳固国际经济体系:第一,为跌价商品保持比较开放的市场,代表性事件是美国在1930年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这引起了全球性的贸易战;第二,提供反经济周期的长期贷款;第三,在危机时期实行贴现,全球缺乏“最后贷款人”机制(Kindleberger C.,1986)。所以,大萧条又被称为一次霸权解体危机。当前,美国的金融霸权与经济实力存在巨大的失衡,前者远远超过后者。所以,在《无霸主的世界经济》这本书中,作者也认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混乱,也源于霸主的缺失,所谓的“无政府状态”,既缺少一个足以担当治理责任的超级大国,更缺少一个权威的多边组织。

霸权解体导致世界失序的核心逻辑是公共品短缺。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称其为“金德尔博格陷阱”,用来形容世界缺少领导者和公共品提供者所导致的混乱状态。在《大幻想》(The Great Delusion)这本新书中,米尔斯海默认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经从冷战结束时期的单极转变为目前的多极,美国自由主义霸权失败,而这种失败,主要是由自由主义、现实主义与民族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即美国的内因为主。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没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领导者,反而成为了问题的源头。世界再次由大国竞争的逻辑主导——现实主义+民族主义(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美国仍然坚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如果中、美、欧之间不能以合作的方式解决矛盾,那全球经济的“至暗时刻”或许还未到来。但是,同步地,新秩序就是在混沌中涌现的。

 

书名:《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作者:谢尔希·浦洛基

出版社:新思文化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的西缘,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在漫长的岁月中,乌克兰也充当了各大帝国的谈判地点(以及战场)。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个帝国都索求乌克兰的土地与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谢尔希·浦洛基在《欧洲之门》一书中从乌克兰边境身份、民族身份的起源和发展切入分析乌克兰矛盾的根源。地理、生态和文化是更持久的因素,长期而言有更大的影响。

浦洛基回溯了乌克兰定居人口与游牧人口的相遇,以及存续至今的欧洲东西部政治文化差异。从千年的人口民族历史来看,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乌克兰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乌克兰近4500万人口中占比超过70%。乌克兰族的母语是乌克兰语,他们是东斯拉夫人的分支,从民族和语言而言,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差异是显著的。中世纪,乌克兰土地曾被称为“鲁塞尼亚”。直到16世纪,乌克兰作为地区名称才被广泛使用。1922年,乌克兰作为共和国加入苏联,但乌克兰国内长期存在着“俄罗斯化”和“去俄罗斯化”两种力量。站在俄罗斯角度,“现代乌克兰是苏联的产物”有其理由;站在乌克兰角度,乌克兰本民族的认同自然导向去俄罗斯化。正如书中所说,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书名:《孤独的帝国:俄罗斯与新世界无序》

作者:波波·罗 著,袁靖、傅莹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近日,俄乌冲突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焦点事件。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看似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但却也不是全然无迹可寻。事实上这一巨变的开端可以追溯至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这一事件既是引发巨变的行为,又是倒退的行为。说它是革命性的行为,是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有欧洲国家使用武力夺取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在这个过程中,莫斯科撼动了1945年后国际秩序的根基,标志着冷战之后其与西方国家采取和解政策的结束。世界出现了新的“秩序”,没有人知道这个新秩序的规则以及它到底是什么样的。

全球化,或者至少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已经过时了,而地缘政治已重新成为普京外交政策的主要组织原则。回归传统的、熟悉的和本土的主题占主导地位。在俄罗斯国内,克里姆林宫正在大力推行以保守的政治和社会价值观为基础的、不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俄罗斯“国家观念”。

在国际上,它主导复苏的民族主义,公然违抗美国的领导,并对很多现有的国际规范和制度合法性进行挑战。俄罗斯精英们曾有的自卑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斗、进取和自信的新状态,至少在公共场合是这样的。

乌克兰危机体现了心态和方式上的变化。它还凸显了俄罗斯与西方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政策分歧。这种两极分化反映了双方对国际政治的本质、全球治理的规则以及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持有不同的观点。它来自于矛盾的历史事件,并揭示了在成功、权力和伟大这类基本定义上的分歧。它代表了观念的鸿沟,西方领导人谴责克里姆林宫采用了19世纪的外交政策,而莫斯科则指责美国和欧洲未能接受21世纪的后西方秩序。

本书首先分析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内外在因素。然后具体分析了迄今为止,普京政府对新世界无序带来的四大挑战的应对策略:(1)重新把俄罗斯定义为一个全球参与者和国际公共利益的贡献者,(2)重新调整它在后苏联欧亚大陆的影响,(3)以更高效的方式参与亚太地区的事务,(4)稳定与西方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未来该如何形成更有效的俄罗斯外交政策。

作者最后总结:“俄罗斯面临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国际环境,在未来数十年,如果它要繁荣发展,这种环境对它的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要求。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和欧洲以及西方的规范和制度是世界转型时期最大的受害者。但实际上,最可能的受害者是那些无论在哪里都不愿意或无法适应的国家、组织和社会。”

 

书名:《俄罗斯与西方: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普京》

作者:安德烈·P.齐甘科夫(Andrei P. Tsygankov)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人:陈燃萍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俄罗斯与西方的外交政策遵循了以下三个显著的模式:一是与西方各国合作,二是对西方各国防御,三是对西方各国采取强硬的态度。《俄罗斯与西方: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普京》一书从长时间段的研究视角,对19世纪初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各国的国际关系进行了系统性考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原创性分析。

作者认为国家荣誉观是决定俄罗斯国际关系的关键要素,国家荣誉观是基于国内信心和西方认同的,当俄罗斯觉得其荣誉感将得到承认时就与西方各国进行合作,失去承认时就采取防御甚至强硬的政策态度。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从国际关系中的荣誉、俄罗斯国家与其荣誉、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三个篇章进行了诠释。第二、三、四部分则分别基于三种模式(合作、防御、强硬),通过19世纪初以来的10个案例——神圣同盟、三国协约、集体安全、反恐战争、韬光养晦、和平共处、限制北约东扩、克里米亚战争、冷战初期和俄格战争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展开分析研究。最后作者提出了运用基于国家荣誉的建构主义理论,以求理解21世纪俄罗斯以外其他大国行为的几种方法。提纲挈领且角度巧妙,对俄罗斯历史和现实中的矛盾性做了解释,是理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本极好的书。

 

书名:《战争、枪炮与选票》

作者:保罗·科利尔 著,吴遥 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冲突的历史,但源自理性的和平渴望也促使人们坐在同一张桌前谈判,并构建出以一系列制度、规则和共识理念的新秩序体。可是,暴力冲突也从未退出历史舞台,并且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上近10亿人(受困于“发展陷阱”的低收入国家)基本生活保障。

作为牛津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专家,并且同时担任过世界银行研究发展部主任的保罗·科利尔教授,深刻地关注着如何通过有效援助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帮助低收入国家人群,尤其是处于非洲或中东地区、饱受地区冲突影响的人们找到良性的发展道路。

作者从刚果、赞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家的研究出发,详实展示了这些国家的政府选举的偏颇以及付诸暴力冲突的解决方式。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以世行发展援助的角度给出了程序正义、政府廉洁、国际防御支持三条行动建议,并对可能的子步骤博弈情况给出分析,致力于通过更有效和平缓的方式为10亿人口提供援助。

最后,作为社会政治学领域范畴的研究内容,作者也难免会有先验的立场与思考路径,但我们也依然可以用思辨的态度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吸收。

 

书名:《克里米亚战争》

作者:奥兰多·费吉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范亚琴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本书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关于俄罗斯历史、文化的系列专著之一。继《耳语者》研究了斯大林时期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娜塔莎之舞》探讨了复杂、深刻的俄罗斯文化与艺术后,本书将目光转向了两次世界大战间这场几乎被人遗忘的战争。这场发生于19世纪中叶的战争,对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当今欧亚地区发生的多次冲突中,都能看到这场百年前战争的缩影。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争端,入侵今属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两公国。随后,摇摇欲坠而勉力维持其欧洲势力的奥斯曼帝国、担心俄国扩张的英国,以及想要重塑辉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陆续对俄宣战。持续18个月的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巨大人员损失,并彻底改写了欧洲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费吉斯大量引用俄、法、英、奥的文献资料,全面展现了民族主义情绪、帝国势力博弈和宗教冲突是如何影响各国介入战争的。从国王与大臣、报道战争的记者、战场上的士兵,到围城内的妇孺,费吉斯从多视角还原了战争全景,有助于理解当今黑海地区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世界裂痕的历史根源。

近期的俄乌开战,以及2014年的克里米亚冲突,显示出百年前克里米亚战争中的部分关键因素,依然在起作用。如译者所言,苏联解体后,欧美及邻近国家和地区眼中的俄罗斯,依然是一个具有扩张性的民族,还未摆脱其“野蛮”和“不可理喻”的特性,必须对其进行遏制,这一观点同克里米亚战争时期欧洲对俄罗斯的认识惊人相似。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冷战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那种文化上曾努力融入西方却始终被排斥、政治经济上被西方欺骗背叛的伤痛感,依然存在。这使得列强环伺下,重现帝国昔日光辉的愿景,对部分俄罗斯人来说,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本书为读者了解当今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以及东欧地缘政治,提供了来自历史视角的思考与解读。

 

 

相关阅读:

资产配置:穿越市场牛熊周期 丨财富书单㉔

2022年中国资管新时代:数据、前沿与实践 | 财富书单

世界在变老,中国如何突围人口困境?| 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性变化如何影响投资策略丨财富书单

经济增长的迷思与真相 | 财富书单

指数基金之父的投资、商业与人生准则 | 财富书单

欧元的悲剧与货币的未 | 财富书

关于双碳的大框架与小策略丨财富书单

创新从何而来?来自制度 、资本和金融的解答|财富书单

复杂系统对投资方法论的启发丨财富

用经济学棱镜透视共同 | 财富

规模看反财富 ⑬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

大国转型:模式与机遇 | 财富书单

大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丨财富书单

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 财富书单

金融的本质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财富书单

驾驭周期vs穿越周期:疯狂时期的投资丨财富书单

债务与魔鬼:凝结在利率中的金融霸权 | 财富书单

创新魔咒:新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丨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起落 | 财富书单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

如何跟随美联储投资丨财富书单

如何理解美联储、黄金和美元丨财富书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俄乌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 财富书单㉕

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当地时间2022年2月24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士兵在基辅守卫。来源:人民视觉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赵宇、肖佳文、陈燃萍、齐鲁骏、范雅琴

俄乌冲突仍在继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会如何反应备受瞩目。从公开信息看,由于俄罗斯的特殊身份(联合国安理会成员+核大国),刚从阿富汗撤军的美国不会派兵前往乌克兰,这确实也不符合拜登政府的战略重心(亚太)。如何理解这场冲突,它未来向哪个方向演绎,对21世纪国际秩序有着重要含义。本次书单以“俄乌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为主题。

 

书名:《无霸主的世界经济》

作者:彼得·特明,戴维·瓦因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陈达飞 东方证券博士后工作站主管、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

推荐语:提及全球未来,两大主题是全球化的失衡与重构,以及中美的脱钩与中国的突围,后者是前者的主要内容,因为全球体系主要体现的是大国意志,重构也主要体现的是大国利益的再分配。

从国际政治和经济的综合视角来说,后危机时期与“大萧条”有一定的相似性。经济方面是长期停滞(secular stagnation)。这个概念由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被用来描述大萧条时期的经济低迷状况。萨默斯(Summers,2013)借用其来描述2008年之后的全球经济状况,并且,人口因素也是导致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全球化方面,是旧秩序的终结和逆全球化的开始。上一次全球化的转折点是1913年,大萧条期间陷入低谷,直到二战结束后新秩序才得以建立起来,这一次的转折点是2008年,目前仍处在重构之中。国际政治格局方面,是霸权解体危机,世界将临“金德尔博格陷阱”。或者说,经济停滞和逆全球化,以及期间可能出现的各类冲突,如战争和贸易战等,都是霸权解体危机的表现。

在解释大萧条形成的原因时,著名金融史学家金德尔博格认为,根源在于英国没有能力,美国又不愿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承担责任以稳固国际经济体系:第一,为跌价商品保持比较开放的市场,代表性事件是美国在1930年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这引起了全球性的贸易战;第二,提供反经济周期的长期贷款;第三,在危机时期实行贴现,全球缺乏“最后贷款人”机制(Kindleberger C.,1986)。所以,大萧条又被称为一次霸权解体危机。当前,美国的金融霸权与经济实力存在巨大的失衡,前者远远超过后者。所以,在《无霸主的世界经济》这本书中,作者也认为,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混乱,也源于霸主的缺失,所谓的“无政府状态”,既缺少一个足以担当治理责任的超级大国,更缺少一个权威的多边组织。

霸权解体导致世界失序的核心逻辑是公共品短缺。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者米尔斯海默称其为“金德尔博格陷阱”,用来形容世界缺少领导者和公共品提供者所导致的混乱状态。在《大幻想》(The Great Delusion)这本新书中,米尔斯海默认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经从冷战结束时期的单极转变为目前的多极,美国自由主义霸权失败,而这种失败,主要是由自由主义、现实主义与民族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即美国的内因为主。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没能成为解决问题的领导者,反而成为了问题的源头。世界再次由大国竞争的逻辑主导——现实主义+民族主义(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

从历史经验来看,如果美国仍然坚持“美国优先”的原则,如果中、美、欧之间不能以合作的方式解决矛盾,那全球经济的“至暗时刻”或许还未到来。但是,同步地,新秩序就是在混沌中涌现的。

 

书名:《欧洲之门:乌克兰2000年史》

作者:谢尔希·浦洛基

出版社:新思文化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乌克兰地处欧亚大草原的西缘,许多个世纪以来都是通往欧洲的门户。在漫长的岁月中,乌克兰也充当了各大帝国的谈判地点(以及战场)。从罗马帝国到奥斯曼帝国,从哈布斯堡王朝到罗曼诺夫王朝,甚至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每个帝国都索求乌克兰的土地与财富,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的印记。

哈佛大学乌克兰研究院院长谢尔希·浦洛基在《欧洲之门》一书中从乌克兰边境身份、民族身份的起源和发展切入分析乌克兰矛盾的根源。地理、生态和文化是更持久的因素,长期而言有更大的影响。

浦洛基回溯了乌克兰定居人口与游牧人口的相遇,以及存续至今的欧洲东西部政治文化差异。从千年的人口民族历史来看,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其中乌克兰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乌克兰近4500万人口中占比超过70%。乌克兰族的母语是乌克兰语,他们是东斯拉夫人的分支,从民族和语言而言,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差异是显著的。中世纪,乌克兰土地曾被称为“鲁塞尼亚”。直到16世纪,乌克兰作为地区名称才被广泛使用。1922年,乌克兰作为共和国加入苏联,但乌克兰国内长期存在着“俄罗斯化”和“去俄罗斯化”两种力量。站在俄罗斯角度,“现代乌克兰是苏联的产物”有其理由;站在乌克兰角度,乌克兰本民族的认同自然导向去俄罗斯化。正如书中所说,当战争和冲突到来,关闭的欧洲之门成为阻挡东来或西来侵略者的屏障,而当欧洲之门开启,乌克兰就成为连接欧洲与亚洲、东方与西方的枢纽。

 

书名:《孤独的帝国:俄罗斯与新世界无序》

作者:波波·罗 著,袁靖、傅莹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近日,俄乌冲突成为国际政治中的焦点事件。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看似出乎了大多数人的意料,但却也不是全然无迹可寻。事实上这一巨变的开端可以追溯至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这一事件既是引发巨变的行为,又是倒退的行为。说它是革命性的行为,是因为半个多世纪以来首次有欧洲国家使用武力夺取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在这个过程中,莫斯科撼动了1945年后国际秩序的根基,标志着冷战之后其与西方国家采取和解政策的结束。世界出现了新的“秩序”,没有人知道这个新秩序的规则以及它到底是什么样的。

全球化,或者至少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已经过时了,而地缘政治已重新成为普京外交政策的主要组织原则。回归传统的、熟悉的和本土的主题占主导地位。在俄罗斯国内,克里姆林宫正在大力推行以保守的政治和社会价值观为基础的、不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俄罗斯“国家观念”。

在国际上,它主导复苏的民族主义,公然违抗美国的领导,并对很多现有的国际规范和制度合法性进行挑战。俄罗斯精英们曾有的自卑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战斗、进取和自信的新状态,至少在公共场合是这样的。

乌克兰危机体现了心态和方式上的变化。它还凸显了俄罗斯与西方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远远超出了单纯的政策分歧。这种两极分化反映了双方对国际政治的本质、全球治理的规则以及所谓的“普世”价值观持有不同的观点。它来自于矛盾的历史事件,并揭示了在成功、权力和伟大这类基本定义上的分歧。它代表了观念的鸿沟,西方领导人谴责克里姆林宫采用了19世纪的外交政策,而莫斯科则指责美国和欧洲未能接受21世纪的后西方秩序。

本书首先分析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背景和内外在因素。然后具体分析了迄今为止,普京政府对新世界无序带来的四大挑战的应对策略:(1)重新把俄罗斯定义为一个全球参与者和国际公共利益的贡献者,(2)重新调整它在后苏联欧亚大陆的影响,(3)以更高效的方式参与亚太地区的事务,(4)稳定与西方的关系。最后分析了未来该如何形成更有效的俄罗斯外交政策。

作者最后总结:“俄罗斯面临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国际环境,在未来数十年,如果它要繁荣发展,这种环境对它的能力提出了极大的要求。传统观点认为,美国和欧洲以及西方的规范和制度是世界转型时期最大的受害者。但实际上,最可能的受害者是那些无论在哪里都不愿意或无法适应的国家、组织和社会。”

 

书名:《俄罗斯与西方: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普京》

作者:安德烈·P.齐甘科夫(Andrei P. Tsygankov)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荐人:陈燃萍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俄罗斯与西方的外交政策遵循了以下三个显著的模式:一是与西方各国合作,二是对西方各国防御,三是对西方各国采取强硬的态度。《俄罗斯与西方: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普京》一书从长时间段的研究视角,对19世纪初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各国的国际关系进行了系统性考察,提供了令人信服的原创性分析。

作者认为国家荣誉观是决定俄罗斯国际关系的关键要素,国家荣誉观是基于国内信心和西方认同的,当俄罗斯觉得其荣誉感将得到承认时就与西方各国进行合作,失去承认时就采取防御甚至强硬的政策态度。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从国际关系中的荣誉、俄罗斯国家与其荣誉、俄罗斯与西方关系三个篇章进行了诠释。第二、三、四部分则分别基于三种模式(合作、防御、强硬),通过19世纪初以来的10个案例——神圣同盟、三国协约、集体安全、反恐战争、韬光养晦、和平共处、限制北约东扩、克里米亚战争、冷战初期和俄格战争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展开分析研究。最后作者提出了运用基于国家荣誉的建构主义理论,以求理解21世纪俄罗斯以外其他大国行为的几种方法。提纲挈领且角度巧妙,对俄罗斯历史和现实中的矛盾性做了解释,是理解俄罗斯外交政策的一本极好的书。

 

书名:《战争、枪炮与选票》

作者:保罗·科利尔 著,吴遥 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在某种程度上,人类的历史其实也是一部冲突的历史,但源自理性的和平渴望也促使人们坐在同一张桌前谈判,并构建出以一系列制度、规则和共识理念的新秩序体。可是,暴力冲突也从未退出历史舞台,并且正在深刻影响着世界上近10亿人(受困于“发展陷阱”的低收入国家)基本生活保障。

作为牛津大学经济与公共政策研究专家,并且同时担任过世界银行研究发展部主任的保罗·科利尔教授,深刻地关注着如何通过有效援助与政策制定的方式,帮助低收入国家人群,尤其是处于非洲或中东地区、饱受地区冲突影响的人们找到良性的发展道路。

作者从刚果、赞比亚、肯尼亚、津巴布韦等国家的研究出发,详实展示了这些国家的政府选举的偏颇以及付诸暴力冲突的解决方式。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作者以世行发展援助的角度给出了程序正义、政府廉洁、国际防御支持三条行动建议,并对可能的子步骤博弈情况给出分析,致力于通过更有效和平缓的方式为10亿人口提供援助。

最后,作为社会政治学领域范畴的研究内容,作者也难免会有先验的立场与思考路径,但我们也依然可以用思辨的态度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吸收。

 

书名:《克里米亚战争》

作者:奥兰多·费吉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范亚琴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本书是英国历史学家奥兰多·费吉斯关于俄罗斯历史、文化的系列专著之一。继《耳语者》研究了斯大林时期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娜塔莎之舞》探讨了复杂、深刻的俄罗斯文化与艺术后,本书将目光转向了两次世界大战间这场几乎被人遗忘的战争。这场发生于19世纪中叶的战争,对俄罗斯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使在当今欧亚地区发生的多次冲突中,都能看到这场百年前战争的缩影。

1853年,沙皇尼古拉一世借宗教争端,入侵今属罗马尼亚的多瑙河两公国。随后,摇摇欲坠而勉力维持其欧洲势力的奥斯曼帝国、担心俄国扩张的英国,以及想要重塑辉煌的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陆续对俄宣战。持续18个月的克里米亚战争造成了巨大人员损失,并彻底改写了欧洲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俄罗斯和土耳其的现代化进程。费吉斯大量引用俄、法、英、奥的文献资料,全面展现了民族主义情绪、帝国势力博弈和宗教冲突是如何影响各国介入战争的。从国王与大臣、报道战争的记者、战场上的士兵,到围城内的妇孺,费吉斯从多视角还原了战争全景,有助于理解当今黑海地区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关系,以及俄罗斯与西方世界裂痕的历史根源。

近期的俄乌开战,以及2014年的克里米亚冲突,显示出百年前克里米亚战争中的部分关键因素,依然在起作用。如译者所言,苏联解体后,欧美及邻近国家和地区眼中的俄罗斯,依然是一个具有扩张性的民族,还未摆脱其“野蛮”和“不可理喻”的特性,必须对其进行遏制,这一观点同克里米亚战争时期欧洲对俄罗斯的认识惊人相似。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冷战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那种文化上曾努力融入西方却始终被排斥、政治经济上被西方欺骗背叛的伤痛感,依然存在。这使得列强环伺下,重现帝国昔日光辉的愿景,对部分俄罗斯人来说,依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本书为读者了解当今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以及东欧地缘政治,提供了来自历史视角的思考与解读。

 

 

相关阅读:

资产配置:穿越市场牛熊周期 丨财富书单㉔

2022年中国资管新时代:数据、前沿与实践 | 财富书单

世界在变老,中国如何突围人口困境?| 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性变化如何影响投资策略丨财富书单

经济增长的迷思与真相 | 财富书单

指数基金之父的投资、商业与人生准则 | 财富书单

欧元的悲剧与货币的未 | 财富书

关于双碳的大框架与小策略丨财富书单

创新从何而来?来自制度 、资本和金融的解答|财富书单

复杂系统对投资方法论的启发丨财富

用经济学棱镜透视共同 | 财富

规模看反财富 ⑬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

大国转型:模式与机遇 | 财富书单

大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丨财富书单

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 财富书单

金融的本质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财富书单

驾驭周期vs穿越周期:疯狂时期的投资丨财富书单

债务与魔鬼:凝结在利率中的金融霸权 | 财富书单

创新魔咒:新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丨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起落 | 财富书单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

如何跟随美联储投资丨财富书单

如何理解美联储、黄金和美元丨财富书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