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能源危机背后的国家兴衰与经济金融变迁丨财富书单㉖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能源危机背后的国家兴衰与经济金融变迁丨财富书单㉖

能源危机不会发生在采出最后一滴石油之时,它就发生在当下。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0日,美国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炼油厂。油价飙升,美国将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来源:视觉中国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赵宇、肖佳文、齐鲁骏、范亚琴、谈润青、陈燃萍

笔者曾经总结,科技创新有两条演化的路径:第一,可以做什么。因为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技术或创新的积累之上的,创新的本质是对已有创新的新的组合。去年开始热起来的元宇宙概念,就是六大模块的技术组合。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数字经济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它能把一些最新的软科技包含进来,如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再比如智能汽车、万物互联这些赛道。

第二,应该做什么。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解决一些问题(满足需求),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到了某个时刻不得不解决。能源转型背景下的“双碳战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两百多年来,能源内部在不断地更替,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炭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石油化工,以及现在的新能源。从煤炭到石油化工都是高碳排放的,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而气候变暖只是其中一个表现。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近年来环境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居于首位,而且发生频率还在提高。该问题也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本次书单的主题为“能源转型与经济变革”。就像新冠疫情可能催化数字经济一样,俄乌冲突也会催化能源转型。

 

书名:《增长的极限》+《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乔根·兰德斯等(罗马俱乐部)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推荐人:陈达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主管

推荐语:对于预测,经济学家们众说纷纭,或将其作为判断理论是否靠谱的标尺,典型代表是弥尔顿·弗里德曼;或对其不屑一顾,认为经济系统是复杂系统,是非线性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有些认为短期可预测性较高,长期不可预测。从实务角度而言,预测的必要性不可置否,预测的准确性很难简单地依据时间长短而论,因为经济有短中期和长周期。3年短周期预测中,2年可算长;50年长周期预测中,10年也算短。

笔者喜欢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又译为贝淡宁)的表达。上世纪70年代,贝尔开始虚构后工业社会前景时,写作了鸿篇巨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一版出版于1973年。半个世纪之后回看,贝尔在书中的描述可谓“八九不离十”。但他在导论中写道:“我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在撰写被德国哲学家汉斯·瓦格斯(Han Vaihinger)称之为‘如果’的一种虚构,一种对可能逻辑的逻辑构想,它可以与未来的社会现实进行比较,以便观察在实际的发展中是什么干预、改变了社会”。事后看来的错误预测,往往只是人们根据事前预测而改变了行为。

《增长的极限》和《2052:未来40年的中国与世界》是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对进行长周期预测的经典作品,前者预测一百三十年,后者预测四十年。几位作者都是盛极一时的罗马俱乐部的成员,该组织旨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稀缺性”,但经济学家们大多专注于稀缺性条件下的最优化行为,却较少关注“稀缺”本身,如地球的物质资源,如土地、水、空气等。在1972年首次出版时,《增长的极限》引起了举世轰动,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销量破百万册。但当时收获的更多数是负面的评价,人们不屑于书中的警示。

在2004年再版时,作者认为,上世纪80年代,人类活动基本处于可持续的水平,但到本世纪初,已经超出了地球承载力。共识的形成是漫长的。从共识到行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必然超载”的一个解释。50年后的2012年,作者出版了《2052:未来40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如果预测未来并不能改变什么,那么回到未来呢?就像经济学家朱嘉明先生说的:未来决定现在。有学者将下一场“革命”定义为“可持续(增长)革命”。人和自然的关系面临重构。国内外正在热议的“零碳社会”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书名:《石油即政治》

作者:史蒂夫·科尔(Steve Coll)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能源的转型总是伴随着权力的转移,对财富与权力的争夺总是伴随在石油周围。从一定意义上说,能源格局的反面就是政治格局的博弈。历史上,围绕能源,尤其是石油的争夺动摇了世界的经济、支配了战争的结果,并且改变了人和国家的命运。很长一段时期,石油企业一直都站在全球权力的顶端,石油公司、金融集团和各国政府之间一直联系紧密。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就能控制对手。”

本书作者史蒂夫·科尔,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成员,他从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故事切入,剖析了现代石油业的脉络与地缘政治影响。大型石油公司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从雷蒙德到蒂勒森,其掌门人总是影子政治格局中的一员,石油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国际政治、经济纠缠不清,共荣同枯。即便未直接阐明,石油背后的国家能源安全一直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随着新能源兴起,能源替代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能源绿色转型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能源体系并不会像变魔术般马上全面转向核能、太阳能、风力、水力等新能源结构。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能源专家便已预言传统能源的重要性将削弱,但时至今日,国际能源市场对原油的敏感度也并未下降,传统能源价格的变动仍然在剧烈地干扰全球经济预期。能源危机不会发生在采出最后一滴石油之时,它就发生在当下。

 

书名:《杰文斯悖论——技术进步能解决资源难题吗》

作者:约翰·M·波利梅尼 等著,许洁 译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能源政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能源政策领域里,一直有两个占主导地位的重要争议:首先,石油峰值(因为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它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从存量中提取的,有限的存量和不断增长的消耗速度迟早会让石油和天然气消耗殆尽)就是曲线上新发现储量的速度开始比现有储量消耗速度低的那一点。其次,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相关。

它们都承认,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生物物理限制,而这些生物物理限制影响着“经济永久增长”的可行性。这里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这一巨大困境:一是考虑选择权,即人类应该开始寻求另外一种替代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再以GDP最大化为基础;二是认为技术进步将能够为人口和人均消费的不断扩张提供解决方案。

事实上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生产能源的自然资源供应的减少,能源价格将会提高,这些价格信号会促进节能科技进步的投资(Hicks,1932)”。政策制定者抓住了希克斯的“诱导性创新”假设,并使它成为了国家能源和环境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认为技术会在最低程度地影响经济并同时改善环境。大多数人选择技术作为应对能源短缺的解决方案。

本书对这一普遍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反而会带来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在能源部门存在着大量的杰文斯悖论:主要表现为以市场的方式不能解决当今能源以及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当前有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不能获得商业性能源。而那些接近于发达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还将继续现代化,这意味着它们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因此能源和环境的关系正处于关键阶段。

 

书名:《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

作者:瓦科拉夫·斯米尔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历次能源的使用与转化突破,都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标志性事件,尤其在工质能源交换出现以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突破性的提升,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转换也带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等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更清洁的能源和更高效的转化方式。

本书深入地分析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通用模式,涵盖了煤炭、天然气、石油、太阳能以及核能的阶段。之后针对中、美、德、日等经济体的能源转型过程,给出了转型共性和在不同时点与位置下的特性模式,通过总结评估每个经济体的转型阶段与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经验。详实的数据分析和纪录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之一,作者以百年为视角看待各类能源形式的变迁和制度制定,为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方向、政策引导、工作目标等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同时指出,能源的转型过程也可以视为“脱碳”的过程,我们寻找低碳或无碳的替代能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新的能源形式的开发、运输和大规模使用也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同步发展。

最后,作者给出了积极的未来展望,通过传统能源的碳捕捉、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增加和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等关键方式,能源转型将是一个持续且光明的道路。

 

书名:《能源神话与现实》

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人:范亚琴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关于全球能源的未来,市场、行业及媒体,甚至科学家内部,都存在很多误读。信息偏误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合理的能源政策制定。本书基于批判性科学视角,揭露了电动汽车、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中的常见偏误,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现有化石燃料主导的能源结构及其发展根源,也为应对全球能源挑战,提供了极具建设性的政策方向。作者认为,能源革命虽然极其重要,但能源转型是渐进而缓慢的。能源创新不遵循摩尔定律,且使用越普遍,被新能源替代所需的时间越长。因此未来几十年,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化石燃料的社会轮廓和技术根基仍将占据主要位置。

对于未来属于电动汽车的观点,斯米尔认为,纯电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不明显,更多取决于所需电能是否来自可再生能源。短期内,电动汽车不太可能在汽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需要花费数十年甚至更久,来判断电动汽车将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内燃机汽车并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目前,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尽管从市场份额上看还不明显,从产业政策、厂商生产和市场风向上看,未来逐步取代燃油车几乎已成定论,只是切换过程仍需时间。扶持新能源车,不仅具有能源转型角度的意义,配套的自动驾驶和技术更替,也迎合了中国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当下看,作者对新能源的态度似乎偏保守。这是因为本书写作于约十年前,作者认为,根据当时数据和行业发展情况,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化石燃料依然占据主要地位,电动汽车也不太可能取代燃料车的主导地位。而过去十年,新能源技术、市场份额、消费偏好均出现了较大变化,能源转型的广阔未来仍然值得想象。

 

书名:《能源:一部人类史》

作者: Richard Rhodes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推荐人谈润青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能源与国家兴衰、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能源——人类历史》一书中,作者对能源产出的历史进行了详解,并重点解析了能源生产出现重大突破的几个历史关键点。通过对不同能源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可以看出,过去我们是如何解决能源问题与危机、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会。

此外,书中还对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新能源领域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风能将如何影响当前的能源格局、如何取代煤炭和天然气成为新的主导能源。最后,作者还关注了全球变暖和人口问题。可以说,本书对理解当前能源格局和未来走向,以及能源供求关系有重要意义,也是其成为海外能源方向的畅销书的原因。

 

书名:《人人都该懂的能源新趋势》

作者:[加] 瓦茨拉夫·斯米尔 (Vaclav Smil)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推荐人:陈燃萍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斯米尔一直在研究能源、环境和人口变化等方面的问题。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吗?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还会有生命吗?人类的能量来源以及代谢的比例如何?现代文明越来越依赖什么能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唯一必需的能量输入是什么?全球年均耗能是多少?

我们将在《人人都该懂的能源新趋势》中找到答案。该书基于我们所认知的能量、生物圈中的能量、人类历史中的能量、现代世界中的能量、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和未来的能量这六个维度,以时间为轴,解读了能源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探讨了在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类对于能量的需求利用、能量的转化过程、能量的存在方式等,最后总结了一些有望决定世界未来追求可靠廉价能源供应之路的关键因素,以及我们可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使用的主要资源和技术,提升了我们对于能量知识的全方位认知。

短期内我们仍将高度依赖化石燃料,但是靠化石燃料驱动的文明社会注定是短暂的,现在以及未来我们一直都在向非化石能源转变。此外,快速且显著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化石燃料燃烧紧密相关,这也会迫使我们加速向非化石能源过渡。

 

 

 

相关阅读:

俄乌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 财富书单㉕

资产配置:穿越市场牛熊周期 丨财富书单㉔

2022年中国资管新时代:数据、前沿与实践 | 财富书单

世界在变老,中国如何突围人口困境?| 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性变化如何影响投资策略丨财富书单

经济增长的迷思与真相 | 财富书单

指数基金之父的投资、商业与人生准则 | 财富书单

欧元的悲剧与货币的未 | 财富书

关于双碳的大框架与小策略丨财富书单

创新从何而来?来自制度 、资本和金融的解答|财富书单

复杂系统对投资方法论的启发丨财富

用经济学棱镜透视共同 | 财富

规模看反财富 ⑬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

大国转型:模式与机遇 | 财富书单

大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丨财富书单

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 财富书单

金融的本质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财富书单

驾驭周期vs穿越周期:疯狂时期的投资丨财富书单

债务与魔鬼:凝结在利率中的金融霸权 | 财富书单

创新魔咒:新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丨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起落 | 财富书单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

如何跟随美联储投资丨财富书单

如何理解美联储、黄金和美元丨财富书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能源危机背后的国家兴衰与经济金融变迁丨财富书单㉖

能源危机不会发生在采出最后一滴石油之时,它就发生在当下。

当地时间2022年3月10日,美国阿拉巴马州,莫比尔炼油厂。油价飙升,美国将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来源:视觉中国

本栏目由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与界面新闻联合推出,隔周更新。

本期荐书人:陈达飞、赵宇、肖佳文、齐鲁骏、范亚琴、谈润青、陈燃萍

笔者曾经总结,科技创新有两条演化的路径:第一,可以做什么。因为所有的技术创新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技术或创新的积累之上的,创新的本质是对已有创新的新的组合。去年开始热起来的元宇宙概念,就是六大模块的技术组合。在这个方面,我认为数字经济是一个时代的主题。它能把一些最新的软科技包含进来,如AI、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再比如智能汽车、万物互联这些赛道。

第二,应该做什么。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解决一些问题(满足需求),但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到了某个时刻不得不解决。能源转型背景下的“双碳战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两百多年来,能源内部在不断地更替,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煤炭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石油化工,以及现在的新能源。从煤炭到石油化工都是高碳排放的,对自然环境产生了较大的破坏,而气候变暖只是其中一个表现。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近年来环境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损失已经居于首位,而且发生频率还在提高。该问题也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

本次书单的主题为“能源转型与经济变革”。就像新冠疫情可能催化数字经济一样,俄乌冲突也会催化能源转型。

 

书名:《增长的极限》+《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乔根·兰德斯等(罗马俱乐部)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推荐人:陈达飞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博士后工作站主管

推荐语:对于预测,经济学家们众说纷纭,或将其作为判断理论是否靠谱的标尺,典型代表是弥尔顿·弗里德曼;或对其不屑一顾,认为经济系统是复杂系统,是非线性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有些认为短期可预测性较高,长期不可预测。从实务角度而言,预测的必要性不可置否,预测的准确性很难简单地依据时间长短而论,因为经济有短中期和长周期。3年短周期预测中,2年可算长;50年长周期预测中,10年也算短。

笔者喜欢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又译为贝淡宁)的表达。上世纪70年代,贝尔开始虚构后工业社会前景时,写作了鸿篇巨制《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第一版出版于1973年。半个世纪之后回看,贝尔在书中的描述可谓“八九不离十”。但他在导论中写道:“我不是在预测未来,而是在撰写被德国哲学家汉斯·瓦格斯(Han Vaihinger)称之为‘如果’的一种虚构,一种对可能逻辑的逻辑构想,它可以与未来的社会现实进行比较,以便观察在实际的发展中是什么干预、改变了社会”。事后看来的错误预测,往往只是人们根据事前预测而改变了行为。

《增长的极限》和《2052:未来40年的中国与世界》是根据系统动力学原理对进行长周期预测的经典作品,前者预测一百三十年,后者预测四十年。几位作者都是盛极一时的罗马俱乐部的成员,该组织旨在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稀缺性”,但经济学家们大多专注于稀缺性条件下的最优化行为,却较少关注“稀缺”本身,如地球的物质资源,如土地、水、空气等。在1972年首次出版时,《增长的极限》引起了举世轰动,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销量破百万册。但当时收获的更多数是负面的评价,人们不屑于书中的警示。

在2004年再版时,作者认为,上世纪80年代,人类活动基本处于可持续的水平,但到本世纪初,已经超出了地球承载力。共识的形成是漫长的。从共识到行动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也是“必然超载”的一个解释。50年后的2012年,作者出版了《2052:未来40年的中国与世界》一书。如果预测未来并不能改变什么,那么回到未来呢?就像经济学家朱嘉明先生说的:未来决定现在。有学者将下一场“革命”定义为“可持续(增长)革命”。人和自然的关系面临重构。国内外正在热议的“零碳社会”就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书名:《石油即政治》

作者:史蒂夫·科尔(Steve Coll)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推荐人:赵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能源的转型总是伴随着权力的转移,对财富与权力的争夺总是伴随在石油周围。从一定意义上说,能源格局的反面就是政治格局的博弈。历史上,围绕能源,尤其是石油的争夺动摇了世界的经济、支配了战争的结果,并且改变了人和国家的命运。很长一段时期,石油企业一直都站在全球权力的顶端,石油公司、金融集团和各国政府之间一直联系紧密。基辛格说:“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世界,谁就能控制对手。”

本书作者史蒂夫·科尔,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成员,他从埃克森美孚公司的故事切入,剖析了现代石油业的脉络与地缘政治影响。大型石油公司俨然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从雷蒙德到蒂勒森,其掌门人总是影子政治格局中的一员,石油行业的特性决定了它与国际政治、经济纠缠不清,共荣同枯。即便未直接阐明,石油背后的国家能源安全一直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随着新能源兴起,能源替代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能源绿色转型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能源体系并不会像变魔术般马上全面转向核能、太阳能、风力、水力等新能源结构。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能源专家便已预言传统能源的重要性将削弱,但时至今日,国际能源市场对原油的敏感度也并未下降,传统能源价格的变动仍然在剧烈地干扰全球经济预期。能源危机不会发生在采出最后一滴石油之时,它就发生在当下。

 

书名:《杰文斯悖论——技术进步能解决资源难题吗》

作者:约翰·M·波利梅尼 等著,许洁 译

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推荐人:肖佳文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能源政策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在能源政策领域里,一直有两个占主导地位的重要争议:首先,石油峰值(因为化石能源不可再生,它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从存量中提取的,有限的存量和不断增长的消耗速度迟早会让石油和天然气消耗殆尽)就是曲线上新发现储量的速度开始比现有储量消耗速度低的那一点。其次,全球变暖与温室效应相关。

它们都承认,在资源有限的地球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生物物理限制,而这些生物物理限制影响着“经济永久增长”的可行性。这里有两种途径可以解决这一巨大困境:一是考虑选择权,即人类应该开始寻求另外一种替代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再以GDP最大化为基础;二是认为技术进步将能够为人口和人均消费的不断扩张提供解决方案。

事实上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由于能源需求的增加和生产能源的自然资源供应的减少,能源价格将会提高,这些价格信号会促进节能科技进步的投资(Hicks,1932)”。政策制定者抓住了希克斯的“诱导性创新”假设,并使它成为了国家能源和环境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认为技术会在最低程度地影响经济并同时改善环境。大多数人选择技术作为应对能源短缺的解决方案。

本书对这一普遍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认为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不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反而会带来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的增长。在能源部门存在着大量的杰文斯悖论:主要表现为以市场的方式不能解决当今能源以及能源相关的环境问题。当前有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不能获得商业性能源。而那些接近于发达水平的国家和地区还将继续现代化,这意味着它们对能源的需求还将进一步增长。因此能源和环境的关系正处于关键阶段。

 

书名:《能源转型:数据、历史与未来》

作者:瓦科拉夫·斯米尔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推荐人:齐鲁骏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历次能源的使用与转化突破,都是人类技术进步的标志性事件,尤其在工质能源交换出现以后,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都得到了突破性的提升,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转换也带来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等问题,促使我们去寻找更清洁的能源和更高效的转化方式。

本书深入地分析了全球能源转型的通用模式,涵盖了煤炭、天然气、石油、太阳能以及核能的阶段。之后针对中、美、德、日等经济体的能源转型过程,给出了转型共性和在不同时点与位置下的特性模式,通过总结评估每个经济体的转型阶段与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经验。详实的数据分析和纪录也是本书的一大特点之一,作者以百年为视角看待各类能源形式的变迁和制度制定,为我们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径方向、政策引导、工作目标等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同时指出,能源的转型过程也可以视为“脱碳”的过程,我们寻找低碳或无碳的替代能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新的能源形式的开发、运输和大规模使用也依赖于技术进步的同步发展。

最后,作者给出了积极的未来展望,通过传统能源的碳捕捉、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增加和清洁能源占比提升等关键方式,能源转型将是一个持续且光明的道路。

 

书名:《能源神话与现实》

作者:瓦茨拉夫·斯米尔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推荐人:范亚琴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关于全球能源的未来,市场、行业及媒体,甚至科学家内部,都存在很多误读。信息偏误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合理的能源政策制定。本书基于批判性科学视角,揭露了电动汽车、核电、风电、生物质能、储能等新能源技术中的常见偏误,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现有化石燃料主导的能源结构及其发展根源,也为应对全球能源挑战,提供了极具建设性的政策方向。作者认为,能源革命虽然极其重要,但能源转型是渐进而缓慢的。能源创新不遵循摩尔定律,且使用越普遍,被新能源替代所需的时间越长。因此未来几十年,新能源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化石燃料的社会轮廓和技术根基仍将占据主要位置。

对于未来属于电动汽车的观点,斯米尔认为,纯电汽车的节能减排效果并不明显,更多取决于所需电能是否来自可再生能源。短期内,电动汽车不太可能在汽车行业占据主导地位,需要花费数十年甚至更久,来判断电动汽车将在多大程度上替代内燃机汽车并成为主要交通工具。目前,新能源车替代燃油车,尽管从市场份额上看还不明显,从产业政策、厂商生产和市场风向上看,未来逐步取代燃油车几乎已成定论,只是切换过程仍需时间。扶持新能源车,不仅具有能源转型角度的意义,配套的自动驾驶和技术更替,也迎合了中国产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当下看,作者对新能源的态度似乎偏保守。这是因为本书写作于约十年前,作者认为,根据当时数据和行业发展情况,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化石燃料依然占据主要地位,电动汽车也不太可能取代燃料车的主导地位。而过去十年,新能源技术、市场份额、消费偏好均出现了较大变化,能源转型的广阔未来仍然值得想象。

 

书名:《能源:一部人类史》

作者: Richard Rhodes

出版社:Simon & Schuster

推荐人谈润青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能源与国家兴衰、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的运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能源——人类历史》一书中,作者对能源产出的历史进行了详解,并重点解析了能源生产出现重大突破的几个历史关键点。通过对不同能源生产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的分析,可以看出,过去我们是如何解决能源问题与危机、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会。

此外,书中还对近年来人们比较关注的新能源领域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风能将如何影响当前的能源格局、如何取代煤炭和天然气成为新的主导能源。最后,作者还关注了全球变暖和人口问题。可以说,本书对理解当前能源格局和未来走向,以及能源供求关系有重要意义,也是其成为海外能源方向的畅销书的原因。

 

书名:《人人都该懂的能源新趋势》

作者:[加] 瓦茨拉夫·斯米尔 (Vaclav Smil)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推荐人:陈燃萍 东方证券财富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

推荐语:斯米尔一直在研究能源、环境和人口变化等方面的问题。能量既不会产生也不会消失吗?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还会有生命吗?人类的能量来源以及代谢的比例如何?现代文明越来越依赖什么能源?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唯一必需的能量输入是什么?全球年均耗能是多少?

我们将在《人人都该懂的能源新趋势》中找到答案。该书基于我们所认知的能量、生物圈中的能量、人类历史中的能量、现代世界中的能量、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和未来的能量这六个维度,以时间为轴,解读了能源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探讨了在原始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现代信息化社会中人类对于能量的需求利用、能量的转化过程、能量的存在方式等,最后总结了一些有望决定世界未来追求可靠廉价能源供应之路的关键因素,以及我们可在未来半个世纪中使用的主要资源和技术,提升了我们对于能量知识的全方位认知。

短期内我们仍将高度依赖化石燃料,但是靠化石燃料驱动的文明社会注定是短暂的,现在以及未来我们一直都在向非化石能源转变。此外,快速且显著的全球气候变暖与化石燃料燃烧紧密相关,这也会迫使我们加速向非化石能源过渡。

 

 

 

相关阅读:

俄乌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 财富书单㉕

资产配置:穿越市场牛熊周期 丨财富书单㉔

2022年中国资管新时代:数据、前沿与实践 | 财富书单

世界在变老,中国如何突围人口困境?| 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性变化如何影响投资策略丨财富书单

经济增长的迷思与真相 | 财富书单

指数基金之父的投资、商业与人生准则 | 财富书单

欧元的悲剧与货币的未 | 财富书

关于双碳的大框架与小策略丨财富书单

创新从何而来?来自制度 、资本和金融的解答|财富书单

复杂系统对投资方法论的启发丨财富

用经济学棱镜透视共同 | 财富

规模看反财富 ⑬

国富国穷与财富分配 | 财富书单

大国转型:模式与机遇 | 财富书单

大危机之后的世界秩序与中国方位丨财富书单

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资产配置 | 财富书单

金融的本质与中国资本市场改革 | 财富书单

驾驭周期vs穿越周期:疯狂时期的投资丨财富书单

债务与魔鬼:凝结在利率中的金融霸权 | 财富书单

创新魔咒:新经济中的赢家与输家丨财富书单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起落 | 财富书单

为什么金融资本对创新如此重要 | 财富书单

如何跟随美联储投资丨财富书单

如何理解美联储、黄金和美元丨财富书单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